手机特产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 > 福州 > 马尾区 > 特产信息

马尾区特产介绍

马尾历史悠久,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各地商船经过马尾来往福州,开始了水上贸易,马尾一带人口渐繁。马尾区特产主要有:七星鱼丸、福州龙眼、木金肉丸、福州肉燕、菊花鲈鱼、炒西施舌、福州软木画、琅岐红蟳、佛跳墙等。
七星鱼丸

七星鱼丸是福建著名的汤菜之一。它是用鱼肉、瘦猪肉、虾干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那一颗颗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鱼丸,漂浮于热气腾腾的汤面,如满天星斗布于空间。因此,海外华侨把它称为七星鱼丸。福州的七星鱼丸具有色泽洁白,有弹性而不腻,馅香而松,口味清甜爽滑等特点,久负盛名。七星鱼丸有个传说: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 详细

福州龙眼

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果实清甜可口,龙眼干为滋补名品,以郊区红核仔、长乐扁匣榛等为名品,驰名中外。 详细

木金肉丸

木金肉丸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闽菜系。1910年由姚木金采用芋头、薯粉、猪肉、红枣、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馅,由于他家住在城内后街澳门路营房里口,地方比较偏僻,故每日雇佣流动摊贩头顶着小甑子,沿街叫卖木金肉丸真好吃 详细

福州肉燕

福州肉燕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 详细

菊花鲈鱼

菊花鲈鱼是福建福州地区汉族风味名菜,形似菊花,朵朵挺俏。鲈鱼体延长,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栖息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交界的河口产卵,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夏秋两季大量捕捞。鲈鱼自古人馔,历代古籍均有记载,《烟花记》载有隋炀帝对鲈鱼的评价: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也;糖 详细

炒西施舌

西施舌又名沙蛤,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名菜,著名海珍之一。据传,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的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海蚌贝类,人们称它为西施舌。福建地区很早就用沙蛤制成美味佳肴。沙蛤生长在浅海的泥沙中,肉质鲜嫩爽口,深受食客的欢迎 详细

福州软木画

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福州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类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 详细

琅岐红蟳

琅岐红蟳是福建福州马尾区的特产。据《福州名产志》记载,琅岐红蟳颇为名贵,曾被列为贡品。昔日,福州产妇坐月子首选琅岐红蟳补身子。提起红蟳,当地人无不引以为傲。根据《福州名产志》记载:福州市沿海岸边都产有青蟹,以平潭‘金蟳’和琅岐的‘红蟳’最为名贵,久负盛名,曾列为贡品。养蟳户陈善苏告诉记者,琅岐人工养 详细

佛跳墙

、佛跳墙是一种高档次的菜式。原名"福寿全",是福州名菜馆聚春园于清代同治年间首创。主要由鲍鱼、海参、鱼翅、鱼肚、鱼唇、蹄筋、火腿、瑶柱、冬菇等28种原料配制而成,加上绍兴酒等,贮入酒坛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时而成。味美至极,芳香四溢,是秋冬两季的佳肴。难怪清时一秀才吟诗赞道:"坛启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