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特产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 > 西宁 > 城中区 > 特产信息

城中区特产介绍

城中区位于西宁市中部。属西宁市的中心老城区,是西宁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藏族、满族、土族、蒙古族等。地处河谷地带,南高北低。南川河、湟水河流经境内,地下水源丰富。年均气温4.9℃,年降水量379毫米。城中区辖7个街道和1个镇:人民街街道、南滩街道、仓门街街道、礼让街街道、饮马街街道、南川东路街道、南川西路街道和总寨镇。区人民政府驻总寨镇新城大道166号。
昆仑泉牌虫草酒

冬虫夏草(学名:Cordycepssinensis),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详细

西宁大黄

西宁大黄是指青海省主产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以质地优良、色泽鲜亮、油性大,蒽醌等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纯天然、无污染、加工手段独特而驰名中外,冠以西宁大黄之称,是青海省量大质优的著名地道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药理作用较多,临床应用广泛。中国大黄驰名中外,西宁大黄,除野生外,西宁及 详细

鹿角菜

鹿角菜又名天花菜,珊瑚菌科。8~9月份生于岱阴枯木丛中,季节性强,不易采寻。其高15厘米,米黄色,基部白色。主枝粗壮,顶端不规则分枝,形似鹿角。小枝顶端钝,有2~3个小齿。菌肉白色,内实,孢子囊黄色,孢子无色。每5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12.9克、脂肪0.55克、糖9.8克、粗纤维0.9克、矿物质元素1.38克,含维生素B10.7 详细

青海地毯

青海地毯采用驰名中外的西宁毛经过加工精制而成,是一种高级装饰品,它能保暖、消声而又牢固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姹紫嫣红的色调和千姿百态的图案,又是一种高能手工艺术品。早在三千多年前,青海就出现了原始地毯毛席。五九年在海西州兰县境内出土的毛编织物,经科学方法测定,距今已有三千九百年的历史。西宁毛是 详细

塔尔寺堆绣

堆绣是在布幔上用各色布块(绸缎)粘贴、堆砌的大小佛像和周围点缀的花卉图案。它是塔尔寺独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手工艺品。堆绣题材是以表现佛的各种活动为主,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依据佛经故事情节制作,配以各色衬景,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做工由许多绝妙之处,故塔尔寺把堆绣佛像视为珍贵文物,加以保存。堆绣多悬挂在经 详细

腊八麦仁

青海风味食品。用脱去皮的小麦粒和切成小块的牛、羊、猪肉佐以调料熬煮成的粥。本地群众一般在农历腊月初八吃麦仁,有的地区也有在农历二月初二吃麦仁的习俗。在农村,选择洁净冰厚的河滩凿一个冰臼,放进麦粒,用石杵或木棒捣锤,使麦粒脱皮,有的也用石碾脱皮。麦仁在腊八前一晚下锅熬煮,先将牛、羊、猪肉块在熟油锅中爆 详细

发菜蒸蛋

青海高原盛产的发莱是山珍之一,在封建社会作为供奉皇室的一宗贡品,唐、宋时已远销国外。现在,由于发菜和发财的谐音,既讨吉利,又可寄托乡情,故而港澳及海外市场格外喜欢,声誉极高。成熟的发菜黑如漆,细如线,柔如锦丝,不腐不变,可长期保存食用。它同时又是食疗的良好菜肴,经常食用时对高血压、妇女病、腹泻、鼻衄 详细

锅盔馍馍

青海特色面食。两面都上了火色的厚烙饼。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做成比烙馍的锅底略小的圆饼,厚约3-4厘米,放进烧热的锅里,并用筷子在上面戳几个小眼,使饼受热后空气从中逸出。盖上锅盖,用文火烤烙。待挨锅底的一面烙成桔黄色时翻过继续烙,约40分钟即可烙成外皮脆酥、里面松软的锅盔。一般用做饭的铁锅。可用小麦面、青 详细

高原丹参

高原丹参,又称甘肃丹参、甘青丹参、紫丹参、红秦艽,藏语称吉子那保、知羊哥青、阿鲁达鲁等。系唇形科植物高原丹参,多年生草本,根肥大,红色。茎方形,表面有浅槽,高约60厘米,密被长柔毛,茎叶具长柄,茎生叶对生,具短柄,花序假总状,顶生。苞片卵菜或椭圆菜,花萼钟形,花冠紫红色,小坚果倒卵形。高原丹参,主要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