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特产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 > 福州 > 鼓楼区 > 特产详细内容

软木画

时间:2016-02-28 点击:582次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 中国汉族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善于再现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其中借鉴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古朴典雅。


历史源流
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
山景山景
1913年,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类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进口的栓皮栎树的木栓层作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运用中国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镂,制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并利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立体化,安排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种亭台楼阁等。软木画色调古雅纯朴,形象逼真,画面犹如宋人笔意,意境深邃,远奥高古,清奇可爱,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软木画品种繁多,有雄伟壮观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实用结合的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达二三百种规格,四五百个花色品种,作品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辉煌时期
福州软木画产生于1914年,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首创。巧匠们利用软木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调柔和的特性,运用传统的民间雕刻技艺,以刀代笔,将软木精心雕镂成中国画式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零部件,再根据创作需要,将这些零部件有机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观,将中国民间精湛的雕刻技艺与中国绘画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巧妙结合,软木画由此得名。 软木画曾经一度辉煌。
吴启棋创造软木画后便回到家乡福州西园村开设手工艺作坊,西园村人竞相学艺,软木画由此成了西园村人的经济来源之一。解放前,福州软木画已经畅销海外,曾在世界博览会展出。 建国
山景楼阁山景楼阁
后,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手工艺品种,软木画工艺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朱德、董必武和郭沫若等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曾亲临软木画的主要生产单位福州工艺木画厂参观。邓小平同志在参观软木画后留下“民间艺术精品”的题词。
这段时间,软木画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曾数次蝉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金杯奖,一些优秀作品多次被选中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还有一些作品被作为外交国礼走向世界各地。 软木画不仅在文化方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还在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软木画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是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产品之一。
日渐衰落
然而好景不长,在短短几年内,软木画急转而下,工厂相继倒闭、大师封刀休艺、人员下岗改行,软木画行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
山景楼阁山景楼阁
黄世钦师傅1972年进福州工艺木画厂,一直工作到1999年工厂倒闭,亲眼见证了福州软木画从辉煌到衰败的历史。他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中国的外贸市场遭遇“寒冷的冬季”,主要依赖出口的软木画自然也遭受重创。1988年仅福州木画厂的出口额就突破500万元大关,可1990年,出口额却跌至20多万元。加之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急功近利,为了保住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并且相互压价,导致一大批质量低劣的产品充斥市场,对软木画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对软木画的生产经营予以有效的监管,从而丢掉了市场。说到这,黄师傅沉痛地叹道:“艺术软木画蜕变成了江湖软木画。”
时至今日,软木画行业的市场销路依然打不开。就拿发源地西园村来说,据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会长吴传福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福州软木画的鼎盛时期,西园村90%以上的家庭从事软木画生产,就连邻村岳峰村也有近50%的家庭从事这一产业,从业人员高达15000人。而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与福州西园软木画研究技术发展中心里头,多半是些老艺人,年轻人很少,软木画面临着传承中断的危险。
振兴之路
作为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的主管部门,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的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组织机构、资金投入、寻找商机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予以积极扶持外,这一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只有走向市场,才会有发展和壮大的机会,才能走向真正的振兴。
山景楼阁山景楼阁
吴芝生是软木画老艺人中唯一在行业整体衰败以来一直坚持创作并同时探索、践行市场化的人,他自创了一个软木画创作中心。他认为,软木画的生产经营单位首先要结合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规律,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组建一支懂得现代经营管理、了解民间工艺艺术的人才队伍。
其次,软木画技艺必须加大形式、内容、用途及技艺等方面的创新,因为单纯以鉴赏和收藏为目的的消费群体毕竟狭小。吴芝生和他的创作中心对软木画的外观形式、表现内容、创作题材及点缀装潢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以跟上时代潮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比如说,他们改变了传统软木画的外框总是黑色的套式,采用深绿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装饰,使风格多样化。同时,他们将软木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比如在笔筒上贴上软木画等,有利于打开软木画的市场销路。再者,软木画要积极地去寻找市场、开拓市场。吴芝生就曾积极地利用在全国各地召开博览会、展销会的机会去推广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传承意义编辑
2005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福建省名优产品博览会上,吴芝生的软木画工艺品十分畅销,产品一卖而空,后续订单纷至沓来。他还在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开办经销点,并以旅游景点为题材创作软木画,借旅游文化来推广软木画工艺品。吴芝生认为,软木画必须积极打造一个品牌,以此提高软木画产品的知名度。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防打破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模式,尝试走“院校派”道路,吸纳艺术院校的人才,并争取让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跟软木画企业的需求对接,让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以全面提高软木画  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从而提高全行业的整体技艺水平。
制作方法编辑
制作软木画的原料,主要是产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树。软木有不透气、不透水、不起化学作用等优点,同时又具有质地轻软、不易燃、抗腐蚀、耐磨和富于弹性,有细密的天然纹样、色调纯雅的特点。 
  为了将软木切成不同薄片,近百年来软木画艺人发明、制作了许多因材施艺的工具,大大小小算起来有数十种之多。软木画看起来似乎只是轻松的案头工艺,可做起来真不容易,比如一幢楼阁,窗棂、椽子、柱子等都细若发丝,密密的屋瓦也不足一厘米,而松树的松丝更是细超发丝。
制作

艺术特点
内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有200多个规格、400多个花色品种。工精艺巧,形态逼真,而且具有轻便、不变形、不脱胶、抗腐蚀等优点。国内外一些人士把它与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同誉为福州工艺“三宝”。现福州软木画有五百多种花色品种,产品远销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有的产品陈列于首都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制作软木画,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软木画妙在运用“以小观大”的艺术手法,“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产品有平面浮雕多层次的壁挂、双面座立透屏等。
传承人物
吴启棋——中国软木画开山鼻祖,福州郊区新店乡西园村人。
寒山寺
宣统二年(1910年),启棋入福建工艺传习所雕刻班学习木刻。民国3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德国带一片软木风景画片,交给当时“工艺传习所”的师傅陈春润仿制。陈春润便与吴启棋、郑立溪等人一起研究,用福州水松根代替“软木”,雕刻成各种花、草、树、山,按中国画稿,粘贴在厚纸板上,制成中国的第一件“软木画”,觉得特别精巧雅致。吴启棋在“传习所”3年毕业后,即改木雕生产为软木画生产,在总督后(今省府路)开业,风行国内外。民国25年文学家郭沫若特别致信吴启棋,表示十分赞赏他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启棋回西园村组织“软木画生产小组”,以后又改为“生产合作社”。1956年6月,吴启棋以其软木画参加“福建民间美术博物展览会”,获奖,11月,又在“福建省民间美术工艺第一届老艺人代表大会”上作关于软木画生产问题的专门发言。
1957年吴启棋逝世,年64岁。他的传人有吴学宝、陈锟、陈庄等。


更多
打印此页
上一篇:松仁玉米 下一篇:福州木雕

推荐购买

特产详情页面

城市介绍

福州特产信息介绍

福州

特产数量:237个

喜欢人数:8959人

鼓楼区特产信息介绍

鼓楼区

特产数量:20个

喜欢人数:16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