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特产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 > 江门 > 鹤山市 > 特产详细内容

古劳面豉

点击:1162次

古劳面豉,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特产。
 “东古酱料制作工艺是传统的民间工艺,是江门地区唯一一家被国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它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百年仍然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所以,我们都鼓励它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看似极其普通的酱料却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东古酱料制作工艺有什么独特的秘方?流传百多年缘何经久不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了鹤山古劳。
  □ 民间说法
  清代:古劳民间
  就有酿制面豉风俗
  古劳镇坐落在美丽的西江河畔,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古姓和劳姓祖先从外地迁移到此居住建圩,故名古劳。相传清代以来,古劳民间一向有酿制面豉风俗习惯,古劳面豉已成为一种乡土特产,大规模制作出售约在清朝道光年间,其中包括当时著名的调珍酱园。
  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鹤山县宅梧人杨氏商人因西江水澈,民间酿造面豉之盛行,于是在现古劳镇东宁街创办调珍酱园,经营面豉、酱油。直至解放前的数十年里,古劳镇制造古劳面豉的作坊众多,但杨氏后人杨其泮所独创的面豉却独占鳌头,最为家喻户晓。由于杨其泮独创的面豉特殊的制作工艺和选料包装上的精益求精,所生产的古劳面豉风靡一时,远近闻名,一些华侨还将面豉带往美洲,作为怀念家乡的特产,他也因此一举成名,发家致富,成为了古劳面豉这独特品牌的代表人物,调珍酱园也作为重要作坊传承不衰。
  100多年前,在鹤山的乡间小路上,总能看见让人熟悉的历史场景:老人挑着一副担子,装着满满两缸古劳面豉酱,穿街走巷,一路叫卖。凡买过古劳面豉酱的人都知道,以前的面豉酱用报纸一包就拿走,而古劳面豉干透、水分少、油重,报纸包着不透底,放在厨房,即使吃完了最后一点也不会发霉。
  □ 记者采访
  古劳面豉:天然晒制而成
  车行至古劳镇的乡间小路,阵阵浓香扑鼻而来,香味越来越浓,车子随之一转弯,我们便看到香味笼罩下的东古调味食品公司,该公司前身就是调珍酱园。
  在“东古”负责人任权泮的带领下,记者在该厂的三楼看到,上千个脸盆宽、约0.5米高的陶缸扣着一顶顶竹制的“帽子”,整齐地排列在屋顶享受“日光浴”,非常壮观。“能拿到中华老字号,古劳面豉酱正是沿用这种百年的天然晒制作方法,不加任何化学原料。”任权泮告诉记者。
  “这里有4500多平方米,共有1000多缸晒盆”,1991年就进厂的老员工古主任告诉记者。古主任揭开其中一个“帽子”,露出黑褐色、油光晶亮、豆形粒粒可见的面豉酱。“外面是黄褐色,里面却是金黄色,还要十几天才能晒好”说着,古主任用一个大勺子使劲搅动一下,露出金黄色的面豉。
  记者用手压了压“帽子”,手感非常扎实,于是好奇地发问:“‘帽子’是做什么用的?”“‘帽子’是为面豉酱挡雨用的,里面有夹层,是一层塑料布”古主任说,“既然是挡雨用,为何要用竹制的?”“不知道的,100多年来我们都是用这种‘帽子’”
  “别看着这看似不起眼的面豉酱,它对缸是非常挑剔的,从发酵缸、晒盆到储存缸,全部要陶瓷的,我们试过用塑料缸来酿制豆豉,发现味道差别很大,还是陶瓷缸酿制的香浓些。”厂里一位年轻小伙告诉记者。
  传统工艺“特许”符合标准
  任权泮说,古劳面豉酱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时间跨度很长,花费的成本也很高。第一步,要挑选从黑龙江产的上好黄豆,清洗黄豆,煮黄豆,煮熟后加面粉、加菌种进行发酵,这是第一次发酵,行话叫“制曲”,需要72小时。接着,把面豉放到大缸里,加盐水,再次发酵,这次的发酵从95天至120天不等,最后转到晒场去晒30天,晒的过程中,每天都有工人带上手套,一缸缸去翻面豉,直到缸里的所有的面豉全部晒成黑褐色为止。整个制作工程,至少要120天,遇到梅雨季节,晒的时间就要拖长。酿造好后,直接包装成瓶,不经消毒。
  “100多年来,古劳豆豉酱一直是天然生晒,晒了才香,味道更鲜美,因为面豉酱没有消毒,不能生吃,要煮熟了才吃。”任权泮说。曾经有澳大利亚一进出口公司来中国寻找天然调味料,慕名前来“东古”参观,但对其“天然发酵无化学污染”生产过程表示怀疑,便来到东古,从生产车间到包装等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考察后,便对古劳面豉传统的工艺刮目相看,马上与“东古”签订了供销合同。
  “古劳面豉酱所有的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唯独总酸偏高,但因为是传统工艺,因此,也‘特许’符合标准。”任权泮告诉记者,目前,用东古酱料制作工艺酿造的有酱油、食醋、腐乳等60多种产品,而古劳面豉酱则把这一传统工艺发挥到极致。
  传统工艺走向世界
  从最初的创始人到现在的传承人,100多年来历经风云变幻,但东古酱料制作工艺始终没有改变,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不断改造、发展,东古酱料在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仅能小批量生产酱油、面豉等的小作坊现在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调味品生产基地,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任权泮告诉记者,目前,古劳面豉酱年产量500吨,酱油年产能力6万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东古系列酱油已占有相当大的全国市场占有率,销售总额连续10年增长达25%以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近年来“东古”对生产规模的扩展分期完成,销售额呈直线上升,可望成为国内重要的酱油生产企业,塑造成一个强劲的中国品牌。
  与此同时,东古公司也广泛在海外华人社区推销品牌,以优良的中华传统调味品赢得了广大海外华人的信任,并吸引了不少海外经销商慕名而来,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体系。现在,东古加入家乐福全球供货体系,东古系列产品将来一定能打开广阔的海外市场,使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调味品传播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
  □ 相关链接
  古劳面豉的始创人与传人
  杨其泮,生卒年不详,广东鹤山宅梧镇人。据说杨其泮先生的祖辈因西江水澈,当地民间酿造面豉之盛行,清道光三十年在现今古劳镇东宁街创办调珍酱园,专门生产面豉与酱油,而其后解放前的数十年里,杨其泮先生所独创的面豉家喻户晓,成为古劳面豉品牌的始创人,然而由于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动荡的历史原因,还有调珍酱园收归国有等原因,大部分关于杨其泮及其祖辈、调珍酱园的重要资料已全部散失,包括调珍酱园的地契、牌匾、营业帐本等,所得材料只能从解放后的《鹤山县工交史志通览》、古劳原住民以及归侨口述得知。
  任权泮,广东鹤山古劳镇人,现任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六十年代末开始在当时的国营酱油厂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作为企业骨干,历任厂企党支委、车间主任,1987年被委任为副厂长,1990年10月被正式任命为厂长,1991年被聘为企业干部,享受企干十一级待遇。鹤山市酱油厂于1996年6月经批准改组为鹤山市酱料食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1年,改为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更多
打印此页
上一篇:松仁玉米 下一篇:址山腊味

推荐购买

特产详情页面

城市介绍

江门特产信息介绍

江门

特产数量:178个

喜欢人数:8584人

鹤山市特产信息介绍

鹤山市

特产数量:29个

喜欢人数:26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