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特产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 > 福州 > 闽侯县 > 特产详细内容

关源里线面

时间:2016-02-29 点击:660次
面前发酵。
 
天气晴朗,早早地将面架抬到场上。
 
“我是线面好帮手。”
 
“我是线面好帮手。”
 
丝丝缕缕的线面,如绸缎,如竖琴。
 
 
    春节将至,一位远在美国的朋友给我发来QQ邮件,说他父亲爱吃关源里生产的线面,托我买几斤寄去,并希望大年初一能吃到家乡的太平面。前一段时间连日阴雨,市场上很难买到新鲜的关源里线面。一直到1月17日,天气难得放晴,为了满足朋友的愿望,我专程去了一趟关源里。
    走进关源里,到处可以看到凉晒线面的场景。一排排面架,整整齐齐地挂着细细长长的线面,远远望去,好似一匹匹洁白而有弹性的丝绸,又像一台台古代宫娥弹拨的弦琴。那一前一后拉面的动作,颇似舞场上的拉面舞;那用面箸轻轻调拨丝线的姿势,宛若指挥一场清雅婉约的轻音乐会。
    关源里为福州地区著名的线面产地,包括我县荆溪镇的关东、关中、关西、埔前、六墩、仁洲等村庄。这里生产的线面,又叫索面、寿面、太平面,为福州地区传统名食。老福州人喜欢吃线面,孩子出生,亲朋好友要送鸡蛋面;女性分娩坐月,要吃鸡汤面;结婚订亲,男方要送女家喜面;老人祝寿要送寿面,远离家门要吃太平面……过生日,以及大年初一,都要吃太平面,以示平安祝福之意。可以说,许多福州人是吃线面长大的。
    据资料介绍,福州线面生产,始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关于线面制作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段神奇的故事。相传王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为了给母亲贺寿,她废尽苦心准备礼物,用自己智慧和灵巧的双手,精制了细如丝,长如发的线面。因此,福州线面工人拜九天玄女为线面“始祖”,家里供奉九天玄女神像,神像旁悬挂对联,左边是“金梭玉帛”,右边是“牵丝如缕”,横批是“巧夺天工”。
    福州线面截面为圆形,原料主要是面粉与盐巴,每100斤面粉可制作线面115斤。线面手工制作时间长达9小时,要经和面、搓条、串面、发酵、拉面、晾晒等工序。线面具有煮时不糊,柔韧滑润,嚼不粘齿,牵丝缕缕的特点。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待线面上浮后捞起,倒入炖好的羊肉、鸡肉、或猪排骨汤中,调些闽优老酒、葱花、芹菜等,芬香味美。
    关源里线面何时开始生产,目前难以考证。据埔前村线面老师傅陈子金介绍,他小时候关源里就有很多人家生产线面了。由于讲究面粉选料(多用精粉),讲究面粉、盐与水的搭配比例,讲究制作时间的掌控,关源里线面除了具有福州线面共有的特点外,外观更为洁白精细,吃起来更为柔韧爽口,在福州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陈师傅年轻时候,挑着100斤线面徒步到福州,仅半天就卖完了。
    以前线面生产靠手工,完全是辛苦活,一个熟练的工人起早贪黑一天仅能生产线面40-50斤,一个月挣不了几元钱。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过年过节,线面是许多家庭必备的食品,需求量大。这几年,关源里生产线面的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最著名的是埔前村, 150多户人家从事线面生产,日产线面300担。有一户名为“攻巧线面”的加工场,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除了自家出产线面外,还购置了先进设备建起了冷藏库,从事批发营销生意,走村入户收购线面,睛天最多时一天能收购600担,2011年销售达15000担。据有关人士统计,目前关源里几个村庄从事线面生产的手工作坊有300多户,就业人数1000多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
    走进关源里,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幕幕生产线面的繁忙景象。勤劳善良的关源里人,他们正抓住了明媚的阳光,加紧生产,迎接春节的到来。有一户人家,他知道我的来意,特为我精选了10斤优质的线面,用红绳红纸包装好。当天上午,我立即通过邮局将线面寄给远在异国他乡朋友。我相信,我的朋友与他的家人在正月初一的早上一定能吃到关源里的太平面。
更多
打印此页
上一篇:松仁玉米 下一篇:南屿笋丝

推荐购买

特产详情页面

城市介绍

福州特产信息介绍

福州

特产数量:237个

喜欢人数:8936人

闽侯县特产信息介绍

闽侯县

特产数量:28个

喜欢人数:21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