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特产网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 > 三明 > 清流县 > 特产详细内容

清流地滚龙灯

点击:612次

清流地滚龙灯,,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特产。

 坚守50年手艺的老人

  “做滚灯的毛竹,砍到谁家的,谁都不会介意,都愿意免费提供出来。”温求旺今年68岁,从十几岁开始学做,到现在已做了将近50年。

  “大概5根竹子做一个滚灯。”温求旺边说边把砍好的竹子抬到温家山的老村部门口,在那里陆续来了三四个与温求旺年龄相仿的老年人,他们简单沟通了几句,便分工有序地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温求旺做的是精细活,主要是滚灯的中心部分,包括螺杵(类似传动力装置)和车身(类似轴承的作用)。

  螺杵需要承受较大力度,是带动整个滚灯滚起来的发力点,因此选用的是有一定硬度又不易开裂的“Y”形茶树兜,“Y”形一边的分叉处挖一孔,作为安装滚灯的扶手,另一边则与车身相连。

  以竹子为材料,做成直径1到5.5米不等的各式圆形竹架,竹架内装有对称的两束竹篾,作为滚灯的“火把”,火把随着“滚灯”的滚动而不断翻滚,蔚为壮观……这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清流县温郊乡温家山人必开展的活动,从宋朝末年开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我们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做滚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回来也都很支持这个活动,因此不会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一代断了的。”今年30岁,在厦门工作的温富甲说道。

  “车身是两边都有竹节的竹筒,中间挖出的孔用于置放火把,左右两边的竹节处挖出孔用于置放螺杵,因此车身是固定整个滚灯的中枢,必须牢固。”虽说在温求旺的手里已经做了无数个,但他仍然很细致很虔诚地比划着孔的大小,生怕弄错尺寸,与其他配件搭配不起来。

  温求旺的另外几个老伙伴,有的在忙着做竹插销,有的在合力做火架(类似车轮的辐条)。

  根据滚灯的大小,有3个火架的,也有4个火架的。火架再以车身为圆心,互相交叉着形成一个圆形,再在最外围围上一圈竹平面,这叫大围王。

  “滚灯在滚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火花溅出来,因此在大围王的里面,还有一圈小围王,小围王上还缠绕有滚灯须,滚灯须是一种藤状植物,围上去既美观又能防止火花四溅,保证安全。”温求旺说,这些全部搭好后,再在两边的螺杵上穿过前后长出滚灯1米左右的竹子扶手,滚灯就算做成了。

  纯朴善良的民风传承

  把剖成一定厚度的竹篾扎成一捆,晒干烤干之后,装入火把壳中,再插在车身上,点燃竹篾,滚灯前后四人抓住扶手,最后点燃火把,就可以滚了。

  “滚灯滚得慢一些更好看,所以大一些的更受欢迎。”今年68岁的温富荣是组织整个滚灯活动的

  负责人,他还说,领头的滚灯高度,在以前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高度都在路两边屋子瓦片的高度,如果哪家的屋子出现乱搭乱盖,屋檐超过瓦片到路面的部分,滚灯一经过,就会把那多余的部分滚掉。

  而滚灯把哪家的滚掉,哪家都不会有怨言,这也是温家山人特有的保持村貌的习俗。

  “在以前,滚灯的前后都有乐队,比如锣、鼓、唢呐、琵琶、笛子、扬琴什么的,现在少了,队伍也少人也少,只剩滚灯前面一支乐队,大概5、6人。”温富荣说,以前全村1米到5.5米的滚灯都有,一二十辆,夜幕降临时,全部一起滚起来像一条活生生的长龙,热闹非凡,滚到谁家,谁家就以鞭炮迎接,并燃香点烛,摆放丰富的祭祀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传承并留住乡愁记忆

  温富甲,就是地滚龙灯的年轻人中的一个,30岁,在厦门工作,由于工作忙碌,以前正月初五、初六就外出了,今年特地留下来寻找小时候的记忆,并第一次参与了滚灯。

  “滚灯很有趣,很热闹,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如这滚灯越滚越红火,财源滚滚来。”温富甲笑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他还告诉笔者,滚灯是一个协调配合的活,前后的人必须要扶得稳,走得同步,不然稍不注意,就容易从侧边倒下,因此越是大的滚灯,需要的人手越多,除了前后带动滚灯滚动的4个人外,左右也需要人手帮忙。

  滚灯在村里滚完一圈,这群年轻人已经汗流浃背了,微寒的山区,他们也穿不住外套毛衣,索性穿着一件单衣,围在一块,热烈地聊着刚刚滚的经过。

  “我们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做滚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回来也都很支持这个活动,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看到,因此不会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一代断了的。”温富甲说道。

更多
打印此页
上一篇:松仁玉米 下一篇:清流金豆子

推荐购买

特产详情页面

城市介绍

三明特产信息介绍

三明

特产数量:240个

喜欢人数:8855人

清流县特产信息介绍

清流县

特产数量:27个

喜欢人数:2075人